不只是戰鬥的勳章:從《KPOP獵魔女團》魯米身上的印記,談如何修復肌膚的「記憶」

撰文/編輯部 版面設計/P
在近期流行的動畫《KPOP獵魔女團》中,女主角魯米(Ruby)身上的印記,為她帶來了許多困擾。這些印記,如同許多人在受傷後留下的疤痕,可能源自各種形式的戰鬥——無論是意外事故,還是生活中的重重磨難。這些痕跡不僅存在於肌膚之上,更深深烙印在記憶裡。對魯米而言,印記是與惡魔對抗的見證;而在現實生活中,疤痕卻常讓人感到不安、焦慮,甚至難以釋懷。
它們可能來自青春痘、意外傷害或手術,每一道都承載著身心的故事與影響。這些印記不僅是肌膚上的痕跡,更可能帶來長期的身心影響,例如:
- 自我認同的焦慮
- 社交上的不自信
- 對過往創傷的難以釋懷
醫學解密:疤痕的形成與類型
疤痕的形成,源於肌膚在深層受損後,身體啟動的修復機制所產生的纖維組織。它們並非都長得一樣,主要可分為三種類型:

最常見的例子便是嚴重的青春痘所留下的「痘疤」。當毛囊發炎情況嚴重,不僅影響表皮,更會損傷到真皮層。此時,真皮層內的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會被破壞或流失,導致皮膚在修復過程中無法重新生成足夠的組織來填補缺口,最終形成凹陷的疤痕。

因纖維組織過度增生,質地較硬且高於正常皮膚,如增生性疤痕或蟹足腫。
這類疤痕是身體修復反應「過於活躍」所致——當傷口癒合時,身體會大量製造膠原纖維來填補組織缺口,但如果這個製造過程失控,不斷地過度生成,就會導致疤痕高出周圍的皮膚。這與個人體質、受傷部位、張力大小等因素有關,其中,蟹足腫體質就是典型的過度修復反應。

受傷後的發炎反應會刺激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,使其分泌過多色素,導致疤痕呈現暗沉、紅色或深褐色。這是因為當皮膚組織受損時,身體會產生發炎反應,而發炎反應會同時活化黑色素細胞,製造大量黑色素沉澱在傷口癒合處,形成所謂的色素型疤痕。
有些受傷後的暗紅色並非黑色素沉澱,而是「發炎後紅斑」(Post-inflammatory erythema, PIE),由微血管擴張造成,治療方式與色素沉澱型不同,需專業區分。
醫美解方:從「修復」到「淡化」,專業療程對症下藥
醫學美容的核心目標是「改善」與「淡化」疤痕的可見度,而非保證完全根除。
以下針對不同疤痕類型介紹常見療程:
色素沉澱型疤痕
- 治療方式:色素雷射
- 原理:利用特定波長光能,精準分解疤痕處色素團塊,由人體代謝排出。
- 特色:針對暗沉、紅色疤痕效果佳,能改善色澤不均。
凹陷型疤痕
1. 飛梭雷射
- 原理:點陣式光束製造微小傷口,刺激膠原蛋白新生與重組,填補凹陷處。
- 適用:較淺的痘疤或凹洞,恢復期短,改善膚質平整度佳。
【補充】對於「冰鑿痕」類深層疤痕,單靠飛梭雷射效果有限,通常需搭配皮下切除(subcision)等療程。
2. 射頻微針
- 原理:結合微針與射頻能量,熱能深入真皮層,刺激膠原蛋白新生並重塑疤痕組織。
- 適用:較深層凹陷疤痕,並能同時緊緻肌膚。
3. 填充物注射
- 原理:直接在凹陷處注射填充物(如玻尿酸),立即平整肌膚。
- 適用:單一且深度明顯的疤痕,效果立竿見影,但需定期回補。
凸起型疤痕
1. 藥物注射(如類固醇)
- 原理:抑制疤痕組織過度增生,讓其軟化、變平。
- 特點:需多次治療,由專業醫師操作。
蟹足腫體質若僅手術切除復發率高,臨床上常搭配放射治療、冷凍治療或矽膠片壓迫,降低復發機率。
2. 疤痕修復手術
- 原理:外科切除疤痕並重新縫合。
- 適用:面積較大或形狀不規則的嚴重凸起疤痕。
- 特點:屬侵入性治療,恢復期較長。
複合型疤痕
- 作法:依疤痕狀況(如凹陷+色素沉澱),醫師會搭配兩種或更多療程,分階段進行。
- 優勢:同時解決多重問題,效果全面。
多數疤痕治療需多次、分階段進行,效果逐步累積而非一次完成,間隔與次數視個人膚況而定。
重建自信:故事的另一章
就像魯米在戰鬥後收起劍,望著鏡中的自己,那些疤痕不再只是傷痕,而是她故事的一部分。
醫美修復能淡化疤痕的形狀,但更重要的是,我們學會如何與自己的經歷共處。
當你選擇治療,不只是為了「變得更好看」,而是為了能夠安心地看著鏡子裡的自己,對那段故事說:「我已經準備好,繼續前進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