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大陸醫美行業面對的困境與突破(二)

2018/11/21 3,041

撰文/陳世棟;整理/高芷瑩

接著上次談到的話題,大陸醫美在面臨嚴重的供需不平衡,供過於求這種問題對於醫美整形行業影響是很明顯的,我們可以用一個類似的案例來提醒大家:最簡單的就是台灣曾經發生的蛋塔行業,剛開始蛋塔店少,東西很新奇,大家都想嚐鮮,領頭的蛋塔店哪家不是門庭若市,大排長龍的,但隨著蛋塔店不斷的增加,一條街上就可以有好幾家在賣蛋塔,市場出現供過於求的問題,因此,市場由藍海轉為紅海。


競爭改變 市場供過於求

雖然市場是由藍海轉為紅海了,但是也不是市場就萎縮了,整個醫美整形市場還是往上走的,每年的增長率還是十分的明顯的,但是因為競爭變得更厲害了,因此醫美整形的競爭模式開始改變,這個競爭模式的改變體現在供與需的方面是有別於傳統的供與需,傳統的醫美整形市場是求過於供,因此醫療機構是市場主力;而近幾年的市場是明顯的供過於求,求美者變成市場的主力,供需的黃金交叉點已經突破而反轉了。下面我們還是從供與需的方向來談。

 

求美者不再無知 更甚專家

從需求方的求美者來說,因為信息的透明化,選擇的多樣化、以前的醫美經驗等因素,造成了求美者並不像以前那麼的容易接受所謂的推廣營銷方式,這就表示求美者的水平在提高,對於求美者來說,她們不再接受所謂的傳統觀念,不接受「只要做整形只到某某醫院」的想法,她們傾向找專家,認為專業才是她們所追求的,所以她們會追捧所謂的專業醫師,例如有些專家面部年輕化做得好、有些鼻子做的好、有些眼睛做的好、有些胸部做的好等,她們從以前的無知到查遍所有網上信息、各種求美圈的分享,讓她們可能比所謂的諮詢師還要專業,常常把諮詢師問的啞口無言,回不上話。

求美者的改變,造成了供給方的醫療機構,不得不面臨新的挑戰。求美者的進步意謂著做為供方的我們如果沒有相應的進步,沒有做出市場的差異化,沒有突破,那麼就有可能被求美者所嫌棄,被市場淘汰。如何做到差異化,這是能吸引求美者的唯一條件,以前醫療機構都做的富麗唐皇,像五星或六星酒店,那是硬件,但是求美者覺得硬件並不能代表醫療品質,因此她們愈來愈要求軟件的提升,軟件的提升並不是門口保安多麼盡責、接待人員多麼的熱情,她們需要的是更實質的乾貨。

 

既然要突破,我們就從幾個點來討論:

〈一〉、諮詢師是否專業,能否給出適合的建議,不再是瞎說亂講,而是更有建設性的提議,這就考驗醫療機構對於團隊的培訓和要求了。

〈二〉、主刀醫師的專業性,術業有專攻,沒有人可以什麼都做到最好,醫療機構必須在專業上做出與其他醫院的差異化,不要只用傳統的方式,今天你請這個有名的醫生,明天我也請這個醫生,應該建立自己的團隊,以專人專項的方式來營運,這樣才會吸引更多求美者的關注。

〈三〉、術後的服務。我們都知道手術的成功只佔七成,術後服務的三成才構建了整個治療的成功,而且術後服務代表的不只是求美者的滿意度,更代表了她的信任度的建立,甚至影響到是否會推薦親友。

〈四〉、傳統的營銷方式是在互聯網競爭排名,現在的消費者已經對這種方式有所排斥,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廣告,因此拓客的方式必須調整,從所謂的微信公眾號、微信小程序、各種視頻平台的曝光等的方式都是大家可以涉獵的。

傳統的渠道商因為分成費用很高,有些醫療機構從而開始慢慢轉向以自建營銷團隊的方式,也是很火的,這種方式的獲客,信價比相對於渠道商來說是高的多了。

 

培養技術及先進概念 醫美才會更好

說了這麼多大陸醫美整形行業的現狀,很多台灣的醫生會尋思,大陸醫美整形市場變化這麼快、這麼大,是否還有我們的一席之地,這是大家都非常關心的事,做為進入中國市場近八年來的先行者來說,我還是抱著樂觀的態度,首先中國有近十四億人口,市場的量體是非常大的,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的是人們對於美的專求,中國的經濟還是處於上昇段的,因此這個市場只會愈來愈大,相對於台灣更受限的市場,我認為大陸市場還是相對比較好的。當然現在進入大陸市場不同於十年前,隨便有點手藝就能混,我們要培養差異化的技術跟先進的概念,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市場上立足,以上純屬個人意見,僅供大家參考。

 

陳世棟 醫師

從事醫療工作多年,是義大利DEKA公司激光溶脂國際訓練講師及以色列ALMA(深藍)國際訓練講師,為中國整形美容外科學全書《微創美容外科學》編者之一,也是台灣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及美容外科教育長,長期從事醫學美容臨床及教學工作。本身有外科、內科及醫學工程專業背景,專研於先進的醫美技術開發,在激光溶脂、自體脂肪移植、幹細胞治療、端粒酶抗衰老治療及複合式無痕微整形等都有非常精湛的研究。